网站首页 >> 清风文苑 >> 正文

春风十里在点滴

发布日期:2018-09-12


古人云:“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中华民族拥有着古老而灿烂的民俗文化,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受一些陈规陋习的影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浪费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时有发生,人情往来逐渐变味,群众负担逐渐加重。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总书记叮嘱说,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

在笔者不谙世事的年代,亲戚邻居家中每逢大事、喜事,势必要好好庆祝一番。他们在自家大摆宴席、宴请宾客,敲锣打鼓、人声鼎沸。最喜在这个时候,与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去酒宴上玩上一玩,凑热闹不说,就数那一桌桌的美味佳肴,好吃的应有尽有,想起来就美滋滋的。如果是碰上娶亲做寿的,几十桌的“大宴,那可是要大摆三天三夜的。尤其是一到年底,好日子一个接着一个,宴席也是一场接着一场,“份子钱”更是一份接着一份……热闹完了,剩余的菜肴分的分、倒的倒,帮厨的大娘们露出一脸的不舍。

在当时,细心之下总能发现,相比于孩子们溢于言表的喜悦,家中的父母亲们更多的却是不堪言说的负担,以及捉襟见肘的无奈。令我记忆尤新的,是邻居的伯父家,务农为生的他们,家中儿女众多,仅有的一点生活来源远远不及一大家人的吃穿住行,生活光景并不算好,甚至时常能听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担忧,“今天张大妈家抱孙子了,后天李大爷家娶儿媳妇了,下星期赵大伯家又要嫁女儿了,哪哪都要花钱!以后自家的孩子娶的娶、嫁的嫁,光是给孩子们办酒席,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说归说,生活还得继续,最后还得另谋出路。

随后几年,因为读书、工作,笔者慢慢搬离了原来的村庄,那些幼时“青睐”的热闹宴席也鲜少参加了。偶尔听父母亲说起回老家的情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规民约随处可见,好家风家训口口相传,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往年至少三天的流水宴席,现在也就一两天的事儿了。

历经斗转星移、如梭岁月,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见识也日益宽广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习总书记大力倡导广大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之下,农村的习俗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前些时日,趁着休假回了一趟老家,家人却与我说道了一件新奇的事儿,“上个月隔壁伯父家的小儿子领证了,但小两口却说不办酒席,要去旅行结婚,你说新奇不新奇?”我听后默笑不语,为他们小两口的“新奇”点赞,也庆幸在移风易俗的大环境影响之下,伯父终于不再为子女的终身大事所累,甩下了沉重的“人情”包袱,轻松地安享晚年了。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美好事物很多很多,人生喜事无处不在,而庆祝的方法有千百种,纪念的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移风易俗除陋习,崇尚节俭树新风。这也许是场“持久战”,更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但无论是刚性十足的“硬”约束,还是文明道德的“软”引导,都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于润物无声中汲取新风尚,换得广大群众躬身践行。(甘玮)

上一条:以焦裕禄精神为“明镜” 下一条:“噙着热泪”向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