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庾岭、九连山蜿蜒而来的章水、贡水,于八境台汇流成碧水盈盈的赣江,奔流北去。江岸边,古城墙呈V字型逆流延展,塑造着赣州这座古城的独特格局,而砌就城墙的每一块青砖则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往。
这是一座古城,2000多年里,无数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息,创造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郁孤台、廉泉、八境台……一个个如珍珠般闪耀的遗迹,展示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苏轼、王阳明、周敦颐……一位位如辰星般璀璨的名士,为这里留下了千载风流。尤其是近现代,其所属的瑞金成为了“红色故都”,又为这座古城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印记。
故址载清正
文物不说话,却蕴含着千言万语。
赣州旧城区西北隅贺兰山上,郁孤台矗立其上。
让郁孤台声名鹊起的是辛弃疾。南宋淳熙二年(1175),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署衙设赣州)。期间,他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忧国忧时之思,感动古今。“忠魂多在郁孤台”,由此,郁孤台与辛弃疾所代表的忠义精神熔铸在一起,成了忠诚的象征。
离郁孤台不远的杨廷麟殉节处——清水塘,是赣州人敬重的地方。
杨廷麟(1596-1646),字伯祥,江西清江(今樟树市)人,明崇祯四年中进士。明亡,清军追杀南明政权唐王,他起兵勤王,被升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清顺治三年(1646),清兵进攻赣州,廷麟率南明军队与清军决战,坚持数月。南明唐王特赐赣州府为“忠诚府”。十月初,清兵破城,杨廷麟整装佩剑,投清水塘殉节。为他宁死不屈精神所动,清廷建墓厚葬,墓碑刻“明故武英殿大学士杨文正公廷麟之墓”,两旁刻“千秋俎豆留章贡,一代忠诚炳日月”。
值得一提的还有福寿沟。福寿沟,是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修建的城市地下排水工程,因为沟道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至今,福寿沟仍为城市排水发挥着作用、造福着赣州人民。
福寿沟的设计、修建者,是刘彝(1017-1086),字执中,福建长乐(今福州)人,北宋著名水利专家,被誉为“治范”。熙宁年间(1068-1077),任虔州知军。
由于三面环水,加上城市排水系统未跟进,当时虔州城屡遭洪涝侵袭。为此,刘彝修建了覆盖城区百分之九十面积的排水系统——“福寿沟”,消除了水患和百姓痛苦。
刘彝处理政事也与治水一样,秉持为民务实理念,如他纠正州民崇尚鬼神、不事医药的陋习;采取给予官仓米补助鼓励民众收养弃婴等。
“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刘彝流传后世的这句话,浓缩着他的为官之道,值得后世借鉴。(朱华荣)
赣州宋城墙 胡怀军/摄
先贤传清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篇仅百余字的千古廉政名篇《爱莲说》,与赣州息息相关。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是理学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任虔州通判。他与知军赵抃一起创办赣州第一所官办学校,并亲自执教;写下《爱莲说》,并在赣州于都罗田岩拓碑首次发表。从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廉韵清风,自赣南发轫,吹遍神州大地。
纵观悠悠历史长河,赣州涌现了许许多多仁人志士、清官廉吏,曾幾就是其中之一。
曾幾(1084-1166),字吉父,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北宋虔州(今赣州)人,后徙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著名爱国诗人、清官,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应天府少尹、广南西路转运判官、两浙西路提刑等职。因反对秦桧议和,遭连坐被贬。
曾幾一生以廉治吏,“三仕岭外,家无南物”。曾幾在任台州(今浙江台州)知州时,特别钟爱当地的著名美食蚶菜。有一次,曾幾的家人到集市购买蚶菜,被渔民认出。渔民敬重他勤政爱民,不愿收钱。曾幾得知此事,几经周折才找到那几位渔民,送还了买蚶菜钱。他告诫自己节制欲望,才能保持清廉,从那以后,在台州再也没吃过美味的蚶菜。
此外,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任虔州知军的赵抃,南宋咸淳十年(1274)任江西提点刑狱兼赣州知州的文天祥,事功在南赣、死在南赣的王阳明等等,都留下千古廉政佳话。先贤以自己的道德文章、品行操守擦亮了赣州文脉廉洁、清白的底色。如今的赣州,无论是四贤坊,还是文清路、濂溪路、福寿路,都承载着人们对这些先贤的怀念。(朱华荣)
红土传唱清音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在赣州市瑞金市的中华苏维埃纪念园中,苏区精神28个铜字熠熠生辉。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启了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在苏区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运动。
在赣南,红色遗迹随处可见,廉洁故事俯拾皆是。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册苏区时期账本。“十八号,主席毛泽东住,付还大洋一元四角五分……”那是毛泽东在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夜宿区苏维埃政府,按照规定缴交食宿费的记载。完好保存至今的账本,是革命领袖廉洁自律作表率的生动见证。
1932年5月9日,一声枪响划破了瑞金的上空,震撼了整个苏区。这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打响的反腐肃贪第一枪,处决的是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私吞公款、强奸妇女、残害群众的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陞。
在赣南苏区反腐中,与谢步陞一样,因腐败被判枪决的不乏重要领导干部。胜利县时任县委书记钟圣谅、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钟铁青伙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总务处工作人员钟学祥,与桥头乡不法富农朱伟奎勾结,将缴获的鸦片烟土私自倒卖,侵吞赃款。钟铁青还贪污公款,作风败坏。1933年3月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判处钟圣谅监禁两年,判处钟铁青死刑。这是赣南苏区查处的第一起重要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被判处极刑、重刑的案件,在中央苏区引起极大震动。
从1932年4月至1934年3月,苏维埃中央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查处了数起贪污腐败大案要案,对腐败现象和贪污腐败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慑。同时,探索建立了一套富有权威、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法制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苏维埃政府成为“真正的空前的廉洁政府”,创造了“第一等工作”。
岁月沉淀,红色基因已融入赣南儿女的血脉,廉政文化也不断传承和发扬。自2012年以来,赣州市已连续九年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编撰《中央苏区党风廉政建设文存》、创排展演廉政小戏、寻访摄制并展播《赣南红色廉政文化故事》系列微视频……红色廉政传统文化正“活”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犹如春风细雨浸润人心。(唐燕)
当地小学生在毛泽东主席开挖的瑞金红井旁饮水思源 李传材/摄
【故事链接】廉泉夜话
在赣州一中校园一角,有一口圆形古井,井内常年清泉荡漾。这就是“赣南第一泉”——廉泉。廉泉旁边,是夜话亭。
相传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一天,赣州城东南忽然惊雷落地,接着一道泉水涌出。因当时太守清廉,人们便把这一泉水取名廉泉。
夜话亭最早叫廉泉亭,为宋代知军越履祥所建。北宋绍圣元年,苏轼贬官岭南,过虔州,慕名造访当地名贤阳孝本,两人相处甚欢,观廉泉并在此谈心至深夜,写下《廉泉》诗赠阳孝本,后人因此也将廉泉亭名为夜话亭。“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现在,赣州人将《廉泉》诗题在夜话亭上,又挂上这样一副对联:“照影廉泉无愧色,倚亭夜话有知音”,时刻警醒后世。
赣州廉政赋
豫章西南有城,其名曰赣。墙垣历风雨之劫,章贡出崆峒之远。文明溯自春秋,行政肇于秦汉。人才渊薮,江山灵气之所钟;客家摇篮,今古德风以丕显。闻其名者,亟称红色清廉之旧邦;牧斯土焉,岂乏忠诚务实之贤宦。
登兹城也,望郁孤台之兀兀,枕贺兰山之苍苍。英气难销,书剑梦中词客;闲愁又起,鹧鸪声里斜阳。稼轩不朽,万古名扬。又有起兵入卫,文公天祥。欲以身殉,义胆忠肠。取家赀以为军费,保社稷而赴战场。郡中豪杰纷从,力搏猛虎;溪洞山蛮云集,岂谓群羊。洎乎甲申之变,新主逋亡。忠臣杨子,其字伯祥;聚勇御犯,起兵勤王。城破势危,犹无逆叛;国殇君死,岂有伏降。芳名垂兮忠诚府,英魂殁兮清水塘。
盖闻吏有政声,在于务实;治唯兴便,幸勿蹈空。修水利以除洪涝,敢追禹绩;似篆书而名福寿,岂忘刘公。纡曲纵横,引东西南北诸水;坚牢甃覆,称古今中外奇功。夯土筑城,高太守之伟业;砖石固基,孔知州之德风。洪迈始建浮桥,百船相接;市民乐其惠政,两岸以通。更有十八滩,赵抃之所开凿;而今百千年,虔城赖以繁荣。
若夫倚亭夜话,客有知音;照影廉泉,士无愧色。周敦颐爱莲之说,自有清声;赵阅道为政之时,岂无佳绩。岭外三仕,曾子文清;持己清廉,始终如一。南物不携,蚶菜毋食。民感其恩,国嘉其迹。又有巡抚守仁,清刚奉职。剿匪除奸,安民建邑。于是传道授学,设坛讲习;善俗化民,竭诚尽力。
昔者景公问廉政之长久,晏子以行水为之言。以其浊则雩途兮,清则洒除焉。猗欤休哉!章贡之水清兮,千里而蜿蜒。虔州之政廉兮,百代以绵延。
(作者: 凌天明,赣州人,江西省“十大青年诗人”)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0年第六期